| | | |

无锡东大怒斥无良山寨包装

 

【编者按】人们其实认同模仿,认为这是走向创新和创造必经的道路。但在中国,太多的模仿行为被用于企业产品生产和竞争中,山寨企业的模仿并非是为了学习和发展,而是单纯谋取剽窃带来的暴利。单从包装设计行业来看,如若放任山寨现象不去监管和打击,执着于创新创造的原创企业很可能会因为入不敷出而无法继续经营,企业之间良性竞争不复存在,长此以往将掣肘整个行业的发展。

 

创新和山寨中间隔了无数的心血与汗水

“我们的产品的包装设计均来源于自主开发,每年投入成本几百万,才能制作出这些在国际烘焙展上备受各地经销商青睐的包装产品。我们企业的设计团队经验丰富,讲究精益求精,每年他们要从10月份至次年的3月份完成设计稿件制作。从构思到起草底稿,然后确定颜色再到选定盒形,最后打版印刷、出小样,这中间经历了数次的修改和审核,最终才能定稿推向市场。”无锡东大印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无锡东大)企业负责人王士荣提起自己的产品颇为自豪。

企业员工无数个昼夜的辛勤换来了这些精美的包装面世,每年国际烘焙展上无锡东大的产品都能引起大量行业人士的关注和来自经销商的美誉,然而烦恼也随之而来。

烘焙展过后的一个月开始,自家包装被山寨的消息就会陆陆续续传到王总的耳中。山寨包装的价格只有原创包装的一半甚至更低,这直接导致了原创包装的滞销。

 

触目惊心,已知侵权行为涉及全国十二省二十二市

无锡东大王总心里非常清楚,每年自己的产品都会被“拿来主义”。7月份开始,市场上公然贩售的“山寨包装”就已多如牛毛,一旦发现是剽窃了自家产品,王总也不懈怠,通常会立即联络律师采取维权手段。

“维权很难,前期我们没有经验,发现侵权产品时,往往已经错过了取证的最佳时间。联系侵权当地的律师事务所,却也不能够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我们跟律师的沟通费时费力,维权根本无法进行。”王总回忆起早年维权艰辛路。

不过王总及他的员工团队都并没有放弃,维权路漫漫,他们始终相信不是打击山寨太难,而是没有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

那么今年的维权进展是否能够有所突破呢?

“我们直接委托点击律平台,帮我们统筹安排全国地区的维权。据反馈,8月1日,点击律团队确认了侵权企业,完成当地律师代理工作确认;8月中旬,各地统共完成约120个侵权产品的取证工作;8月18日出现了第一起案件调解,且侵权企业已作出赔偿。8月25日,第一阶段的侵权案件立案就已全部完成。”王总说自己一开始得到这个反馈也颇为震惊。但很快他就明白,这仅是冰山一角。

据了解,各地的侵权调查和取证工作仍在继续。而最新的维权工作反馈,已知的侵权企业共涉及湖南、河北、黑龙江和福建等在内总共十二省二十二个地级市,侵权版面约200多个。

 

维权亏本成为历史

一位未透露姓名的经销人员谈及了山寨猖獗的原因:“侵权企业剽窃设计制作出来的包装,从外观看起来跟正版的包装没有区别。如果看起来是相似的产品,消费者不能够一眼分辨出好坏,那么经销商跟零售商更愿意选择低价格的那批。山寨企业往往都是一些小企业甚至小作坊,产品的材料选择都是劣质的,例如胶水、纸张等。这样的一份包装出来的市场价格只有正版包装的一半甚至更低。低价优势才使得他们能够抢占市场。”

谈起山寨包装,王总怒斥道:“东大是专业、大型的印刷企业,使用的均是符合国家食品安全包装标准的纸张和胶水,制作的盒子精美、安全。而侵权者使用的往往是质量低劣的纸张和胶水,所以价格低廉。打开侵权产品,就能闻到的是一股浓浓的刺鼻的化学品味道。试想一下,这些包装用在食品上,我们老百姓买回家能吃吗?敢吃吗?我们东大作为包装行业里的龙头企业,我们要站出来,要不计成本的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维权,要让这些不法的侵权商家付出代价。”

王总接着说道:“相比侵权行为的低成本,以往我们想要进行维权却要耗费非常大的代价。一个案件产生的费用从取证时就开始了,取证期需要支付给律师的基本费用、差旅费等说多不多,可是等案件审理、执行下来,往往都是亏本维权。所以如果我们想要进行120个案件的前期取证,预估支付金额要达到48万。”

接着王总表示今年的维权工作开展到现在,企业还并未支出任何费用。这又是为什么?

据悉,从点击律委托的律师都采取风险代理机制。区别于传统的律师先收费后执行,风险代理则是律师先完成案件代理工作,待案件审理结束,客户收到赔偿之后,再按一定比例支付律师费。这对被侵权企业来说是个大大的福音。

 

山寨产品,限制行业发展

一个火爆的产品或者品牌总能吸引不良厂商的注意,进而模仿、剽窃产品设计,甚至可能未经授权就使用品牌企业的商标或者仿冒公司产品。山寨的“拿来主义”无一例外是想抢夺别人的客户或者市场,但对于正规企业来说,这些伪劣山寨产品还可能会给他们带来名誉的侵害。一位食品行业研究人员说道,由于生产门槛低,剽窃方便,相关监管也跟不上,全国食品包装市场上可以说山寨货比真货还要多。行政手段、法律手段都无法有效地遏制山寨现象,那么对于行业来说则是个灾难。

不良企业急功近利的山寨思维,会破坏市场的良性竞争机制。许多山寨企业就这样肆无忌惮地剽窃着创新企业的血汗和知识产权成果,大街小巷开黑心工厂、用廉价材料、仿造抄袭人家辛辛苦苦开发出来的成果,以低廉的价格蚕食着本来属于创新企业的市场,这对真正的“大众创新”是一种巨大的伤害。